|
注:本帖转自 故乡的风在吹第一次拜佛 集安 2010-06-14部分
一,有与空
楼主多次谈到解金刚经中的空,并反复说,佛经中的空,并非指世界虚无,我们的世界真实存在,否则我们的感受从何而起,佛界也真实存在,否则佛陀又从何而来。所以,有是真实存在,此言不虚。只是佛界的有与人道的有从根本上不同,人道中的有只是人类自身感受器官所能感知的事物,人类以十八界为主在自己大脑中编织了自己的世界观,而人类感官所限,能够感知到的范围只是佛界中的一滴浪花而已。而且人类耽于无明,以贪嗔痴慢疑之心去感受佛界、理解佛界,所以形成的世界印象也充满了贪嗔痴慢疑。世界即是佛界,佛界只有一个,十道众生皆以自身感官来感知佛界,结果就形成了十法界。十法界或者十一法界,同在一个屋檐下,可是恶道众生只会盲人摸象,指鹿为马,所以形成的世界皆不真实,皆是虚妄。所以,佛说,人类嘴中的有,本是非有,只是人类自称为有,人类头脑中的世界,本是虚妄,只是人类误以为真。可是,佛界如如不动,不因为你指鹿为马而变鹿为马,鹿还是鹿,马还是马。人类非要指鹿为马,佛只好说,在人类的世界里鹿非鹿是名为鹿,马非马是名为马。所以,楼主说,金刚经中的空,是指堪破蒙蔽本心的贪嗔痴慢疑以及由此而生的虚妄世界,而佛陀所说的有,是指找回本心本具的佛性:宽善慈孝仁,并以此重回真实的佛界。而所谓重回也根本不存在,因为你本来就在,所以也没有重回,只是人类自己开除自己,硬是认为感知到这个世界是唯一,感官以外是虚无,究其原因,都是因贪嗔痴慢疑而起的无明蒙蔽本心所致。同样宽善慈孝仁,五个字中,每一字本意都包括了全部五个字的意思,只是人类总挂于字相,总认为:孝就是孝,不是仁、不是宽、不是善、不是慈。所以,楼主只好反复唠叨这五个字,其实这也是人类无明所导致。对于发心修行的佛学同学,应当堪破字相,直指本意,乃至只指本心,明白无字是真经的道理。空掉虚幻就能找回真有。空与有,不同的是字相,相同的是内涵。
二,遁入空门与证入正道
楼主认为佛学是空门之说,是世人对佛学的误解。楼主说,他反复说到的行菩萨行,本身是积极而乐观的。佛陀站在佛界的高度审视人类,观察到人类自身因贪嗔痴慢疑而陷于无明,在六道轮回中受尽痛苦,永无停息,因此教化人类破除无明之道,四谛六行都要求人类在思想上认真反省,找到人天涅磐正道,然后勤奋修行,最终一定能够重新感受到极乐净土,重新融入充满平等自由和正义的佛陀世界。消极和悲观厌世与佛学相关联,既是因为后世修行者在继承领悟佛陀教诲中出现并累积出了偏差,更因为佛学行者以慈悲为怀,始终对那些被抛弃被摧残或者自我抛弃,自我摧残的个体,敞开方便之门,久而久之,大家都认为,佛门只是悲观厌世者的收留之所。但是,佛学的正道始终是积极向上的。
对于楼主这些话,我反思很久。人类社会本身的每一次进步,都起源于对自身和世界的深刻反思。比如,西方的文艺复兴,正是笛卡儿、康德、黑格尔等探索者,在希腊、印度中国哲学思想的启蒙下,对于现实社会与当时西方人类心理作了深入反思并结合千年来的社会实践,推翻了盘踞在思想中的思维窒喾,恢复完善出一套新的逻辑体系。正是这套逻辑体系引领着年轻的牛顿莱布尼兹等人建立了新的物理学数学,最终在工程实践中带动起整个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所以,文化探索与振兴,新逻辑革命,新科学,最终新的技术革命,这不仅是西方,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度的必由之路。西方的教训在于,那一代在天主教教育中成长的启蒙者对于东方哲学中整体世界的概念十分模糊,把人类自身的能动性无限放大,视人类自身感官以外的世界为虚无,建立了一个以人类为宇宙基督的文化模式, 把自身与整个世界割裂开来,乃至最终走向对立,以一种近乎野蛮的方式残酷对待除去自身以外的整体宇宙。最终在这个体系中只成长出一群盘踞在社会顶端的精英群体,也正是这个群体最终将整个世界带入混乱与疯狂,直至今日,整个西方社会前行无路、后退无门。
我想,这正是无数佛陀转世传经以及菩萨罗汉乘愿再来的根本原因。所以,真正的佛学行者当秉佛旨、解佛意,于这个人类面临的困难时刻,以更大的勇气去认真反思整个文化系统中的深刻危机,从自身做起实证苦修,重塑心灵,去探索实证一个基于天地人一统的心灵模式与文化系统,这个系统将孕育出全新的逻辑体系,那些有志者将以此为工具和手段,转化出全新的科学和技术,那时,我们将迎来充满东方智慧的科学与产业革命,世界将真正踏入人天和谐的涅磐正道。当代实证真修的佛子、道徒、儒生视此为历史使命,他们直面挑战,勇于进取,怎么会心灰意冷?所以,我想,佛的使命绝非修几座庙建几多塔,也非救几多灾难化几多仇恨,人间的天灾人难在佛界只不过是浪花一朵,伤不得佛界分毫。佛陀教世人自寻本心,在坚强愿力下化去本心的无明,自证涅磐之路,最终开启自身的佛性,去感知融入那个无比灿烂辉煌的佛陀世界。然后重回生死轮回的世间,度化更多的修行者。正是这些再来的佛陀与实证真修的世人,引领着这个世间一步步整体跃升,最终集体融入佛界。所以我想,对于那些在各个岗位各个领域执着使命勇于自我牺牲与奉献的世人,即便他们未敬佛未礼佛,可佛依然会敬他、爱他、助他、度他。
所以,楼主师傅才说:那些因逃避而入寺庙的所谓修行者,本身便具原罪。真佛子应于世间勤于菩萨行,勇于菩萨行,分分秒秒不应逃避。真佛子应念证正、不应念遁空。
楼主还多次说道,当代的寺庙内真正成正果者不多。对此,我深有所感,我觉得:如今寺庙内的不少佛门弟子,对真实的生产生活采取逃避的态度,不能积极乐观的行菩萨行。而且,个别僧徒,热衷于结交富贵高官,以筹款建殿为修行之本,喜欢集资钱财,炫夸衣食,久而久之,必自损功德,陷于恶道,岂不闻“地狱门前僧道多”之说!
|
|